目 录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 2
(一)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自己 .................................................... 2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 2
(三)善于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 2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 2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3
三、如何才能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3
参考文献 .................................................................................................... 5
浅谈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
摘要 对于健康,传统的理解是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的,仅仅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它忽视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心理健康.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健康的心理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不健康的心理则起到消极阻碍作用.《三字经》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在专”,它不仅说明心里健康的重要性和变化的复杂性,还指出心理健康的教育之道。然而,即便对于心理健康认识和“教之道,贵在专”由来已久,在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中,仍然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彻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将心理健康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育 全面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身体健康保障取得长足的进展,于是,人们开始逐步重视健康的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希望孩子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修养,以求长大后在竞争日益严重的社会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身心健康教育便成了幼儿学前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大脑能正常工作,即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三)善于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
2
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孩子,可在行为习惯方面却没有什么作为。这说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人的成才除了一定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出了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意外,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情商如何,也就是这个人的品德、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如何,在学前教育阶段,如果只重视智力的培养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或者在培养过程中不恰当的引导都会给幼儿的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而这恰恰是目前教育所忽视的.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才能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
3
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3—6岁时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家长只是让幼儿吃好、睡好、玩好、身体好,让孩子学小学课程、学钢琴、学书法、学美术、学电脑等等,而不顾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行施教,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错误的。幼儿在5-6岁前,逐渐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在这个时期幼儿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印象特别深,道德、性格、习惯、爱好也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也是教师塑造幼儿个性的好时期,因此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应抓住教育的时期,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如果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或品德后再教育就难了。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总之,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把幼儿培养成心理健康的人,即是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
4
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7。
[2]李姗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
[3]梁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8。
[4]郭德俊。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7.
[5]傅建明。学前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7。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