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做一名称职合格的家长 于2011

2021-03-18 来源:澳客旅游网


今天我们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家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人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普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现在我们的大多数家长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家长如何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家长,许多人还是不甚了了。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也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一位优秀的父母。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家庭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在此和青年家长同志们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家长的问题。 一、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有一些家长整日忙着出外打工、经商办企业、发财挣钱,很少过问子女的思想、道德、学习情况,无视子女的教育;还有一些双职工家庭,父母亲每日上班工作比较忙,家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情况知之甚少。由于做父母的放弃了教育责任,对子女的好坏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种不良的教育环境往往导致子女的违法犯罪。不久前在我市某县就发生了13岁小学生王某杀死同班同学宁某的惊人血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其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把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那里,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致。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孩子的好坏是自己的家事,与别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孩子并非家庭和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和国家的新一代,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最近指出:未成年人“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需要他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要在他们手中实现。”所以我们每个家长必须认识到:加强和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家长一定要站在对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极端负责的高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自觉地担负起对未成年

人的教育和培养任务,从自己的子女抓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成才观念,使孩子全面发展

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一项调查中反馈看到:,92.7%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具备大学学历。这种高度期望反映了当今家长普遍对成才观念的心情和误解。由于这种片面的人才观,家长们大都活得很累。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为他设计了一条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洋,直至功成名就,长大后能成为什么“家”。为达此目的,孩子尚未出生,就开始“胎教”,实施“0岁方案”;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刚到了幼儿期,家长就开始忙于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忽儿让孩子学钢琴、学电子琴,忽儿又让孩子学画画、学书法,还想让学英语、电脑……一些家长为了能让子女达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之目的,要么金钱奖励、物质刺激,要么打骂体罚、棍棒相加,以至于年幼的孩子思想负担过重,精神紧张,晚上常作恶梦,尚未成人就盼望着自己能像爷爷、奶奶那样早点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不写作业了。在家长的逼迫下,许多少年儿童离家出走,甚至自杀,酿成了一幕幕悲剧。心理学研究表明,过高的期望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而且往往走向反面。报载:南京一姓胡工人因三岁独生儿子背不出一首唐诗,竟将孩子一脚踢死;西宁有一女生,因考试成绩不佳,怕家长责骂,心理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有的孩子为逃避练琴而自己伤残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起引我们家长的关切与深思。

把子女应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若干意见》为我们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的培养目标。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6年5月11日考察湖南汨罗素质教育时讲道:国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 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他又说:“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他认为:只有思想健康,思路宽广,有组织实践能力的人,而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道德的、身体健康的人,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大家都知道:社会是七彩的,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 的。就当前社会需求来说,同龄人中也只能有6-7%的人升入大学,因此每个孩子不可 能都成为大学生,也用不着都成为尖端科学的研究者。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

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 的特点,家长应适应国家的需要,根据孩子的本身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切实可靠、“合身”、可行的未来。古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在平凡的服务行业中,照样也能培养出身手不凡的能工巧匠,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也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集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等于一身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未曾上过什么大学深造,也只是一个中师毕业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是学医的。六十年代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石油工人王进喜,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九十年代的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新世纪的吊车工人许振超……他们这些共和国时代的英雄,都并未曾上过什么大学,但他们却成为建设祖国、富裕国家的脊梁。他们都以自身成长、成才的成长经历向世人表明:走向成功、成才并不一定非得千军万马去挤那通向大学的独木桥。家长们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及孩子本身的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正确地引导、教育、培养孩子多种兴趣和爱好,顺其 自然,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心中最早的偶像,子女对自己的家长有着天然的依恋性。父母的兴趣爱好、品行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会对子女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入鲍(bao)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环境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熏陶。“近朱者赤”,父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孝敬长辈,子女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近墨者黑”,父母行为不检点,品行不正,整天酗酒、赌钱,脏话不断,偷鸡摸狗,虐待老人,或者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大搞不正之风,则会污染孩子的心灵。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清朝著名宰相曾国藩(1811——1872年)在教子方法上善于以身作则,处处为子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儿辈们做到的都自己首先做到。如他教诫儿子纪泽、纪鸿勤俭,常以自身为官宦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为事例为他们做出了表率。除此以外,曾国藩在修身、为人处世、治家、为官等各个方面处处都为子弟做出榜样,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要求夫人、诸弟都为子弟做榜样,形成了良好的家庭风气。

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朱庆澜把它称为“根本法”。认为家长的以身作则,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他强调指出:“根本法子一错,什么别的教法都是无效的。”

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的道理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是事实上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有一个独生子,在幼儿园经常打骂其他小朋友,老师多次教育都不见效,只好和孩子的父亲

共同商量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老师向孩子父亲介绍了情况,孩子父亲说:“这孩子从小就好欺负人,在家和附近小朋友玩,也常犯这个毛病,为这事我可没少揍他。只要发现他欺负人,我没有轻饶过他,有时我还用皮带抽过他,可他就是改不了这个毛病。”听完这位父亲的一番话,老师全明白了,对他说:“这孩子的毛病之所以总是纠正不了,不在孩子,全在于你。”这位父亲用打骂的方式方法去纠正孩子欺负别人的毛病,实际上是给孩子做出了不良的榜样。因为当父亲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从家长的行为中,“悟”出一个道理:只要看到别人的行为不满意,强者就可以对弱者采取暴力手段。这位父亲用打骂孩子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示范课”。试想:孩子能不学会打人吗?由此看来,家长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的言行举止,都不能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家长的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的素质紧密相连。在这一方面,曾国藩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就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怎么样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呢,建议大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应要求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有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学龄前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的外在动作都是幼儿学习的样子。人们常说:看,这孩子连走路都和他父(母)一个样。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多么大。孙敬修老前辈曾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如果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个别的家长却不是这样,运城日报曾登载过《父母的德育也需帮扶》的文章:一个记者在街

上看到这样发人深省的一幕:一位母亲手牵着个小男孩走在解放路,男孩看见眼前不知谁扔的香蕉皮,立即弯下腰拣起来要送到路边的果皮箱里,母亲急忙跟上去打掉孩子手上的香蕉皮,斥责道:“你这娃真不讲卫生,这么脏,拣他干啥!这香蕉皮又不是你扔的,关你什么事?”气冲冲地拽着孩子走了。这件小事说明了做父母亲的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孩子的父母亲言行一定要自慎,时刻注意做到“举止文明,情趣健康,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出榜样。”这样你就不仅能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说:“世界上没有比伟大人物的母亲更伟大的人了。” (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

常言道: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迅猛发展,因此,这“一桶水”还必须是“鲜活水”、“长流水”。对家长不可能用正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水平要求,因为家长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强求家长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都具备幼儿教师的能力,恐怕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在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今时代,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知识也存在老化问题。幼儿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如果什么也答不上来,就会无形中使自己的威信在孩子的心目中降低了。因此,家长一定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这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样子,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家长的文化素质,首先对孩子品质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随着无知、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调查表明,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9%,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4·5%。而中国科技大学某届少年班中,70%的学生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中。 (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幼儿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幼儿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家长怒气冲冲,幼儿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于嚎啕大哭,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 孩子中有的性格倔犟,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较敏感等等,都与父母的情绪有着相关作用。家长应具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于同情心、和蔼可亲,要保持一个常态的稳定情绪,这样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以处惊不乱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对待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事件,稳重沉着,应变能力强。

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美国的爱迪生和德国的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一生拥有约两千项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被老师视为“白痴”、“傻子”、“低能儿”,不会有什么出息,拒之学校门外;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永恒的界碑、物理学革命的旗手——爱因斯坦,三岁多还不会说话,因“智力迟钝”,12岁时被校方勒令退学。“二爱”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孩子“笨”而丧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去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二爱”后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实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细致,他们常因孩子领会不了大人的意图而斥责和打骂子女,什么“蠢猪”、“笨蛋”之声不绝于耳,孩子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 中产生的。 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筋去解决,不达目的决不罢 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这里所谈的兴趣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可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美等活动,如琴、棋、书、画、打球、照像、摄影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